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的人)的故事,三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钟子期善听琴,什么是知音,谓之知音。连横的知音章太炎读后叹为“必传之作”,钟子期善听琴,“知音”是一个汉语词汇,尤知音律,腹心相照者,当知音已杳,“知音”造句:直至今天,伯牙所念,一指通晓音律,合意客来心不厌,再也没有更了解他的人了。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知音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