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刷涂料:对墙碧进行面层处理,用腻子找平,打磨光滑、平整后刷涂料,主要是乳胶漆。墙的上部与顶面交接处用石膏线做装饰线,下部与地面交接处用踢脚线收口。这是对墙壁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装修方式。这种处理简洁明快,房间显得宽敞明亮,但缺少变化。可以通过悬挂画框、照片、壁毯等,配以射灯打光,进行点缀。现在还有一些新型的涂料,如仿丝绸涂料、多彩涂料等,使墙面处理手段更加丰富。2. 贴壁纸:墙壁面层处理平整后,铺贴壁纸。壁纸种类非常多,有几百种甚至上千种,色彩、花纹非常丰富,你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壁纸脏了也很简单,新型的壁纸都可以用湿布直接擦拭。壁纸用旧了,可以把表层揭下来,无需再处理,直接贴上新壁纸就可以了。壁纸在欧美是墙壁装修的主要方式。
装修内墙时,一定要细心谨慎,不然很容易出现渗水现象,您家内墙出现渗水的原因很多 ,您家里的墙面出现渗水不仅仅的说明是您家的 外墙有渗水点!因为水是在外墙和防水的保护层中间可以串流的。解决方案有很多种,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面积重新做外墙的防水保护!防水的材料选购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需选用中国大的品牌,建议使用防水材料采用防水性能好的!
1、乳胶漆:目前应用最广,也是可以大面积使用在家里的方式,施工方便,色彩多但一般无法实现花纹、图案。水性乳胶漆比较环保,但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可挥发性物质。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乳胶漆能真正做到耐擦洗。2、壁纸、壁布:10多年前曾经流行过,不过那时候都是塑料壁纸,加上铺贴方法非常不环保,让现在很多人都对它心存芥蒂。最近几年一些进口产品又开始流行,这种产品一般是纸浆+碳酸钙为基地,表面是纸或布,最外面还有层聚酯乙烯涂层,品牌产品的成品非常环保,一般几乎无任何毒害物质,加上现在铺装都普遍常用专用壁纸胶,比如德国汉高的美德兰,这种胶是用马铃薯根茎提取物制成的,几乎也无毒无害。而且这种壁纸最大的好处还是可以完全的耐擦洗,你甚至可以把沾到上面的墨水用洗涤灵加小刷子去掉,而且壁纸,既有素色又有花色供人选择,更换起来也非常容易,我想这也是这几年它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吧。
一、甲醛含量国家标准第1个标准是《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甲醛浓度国家标准为≤0.1mg/m3。 第2个标准是《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本标准规定了一类民用建筑的甲醛浓度标准为≤0.08mg/m3,TVOC 浓度≤0.5mg/m3。 二类民用建筑的甲醛浓度标准为≤0.1mg/m3,TVOC浓度≤0.6mg/m3。甲醛含量二、甲醛含量怎么测(1)、工具/原料空气甲醛自测盒(2)、方法/步骤1、甲醛超标症状表现2、 “空气甲醛自测盒”。空气甲醛测试盒使用前,应将待测房间的门窗关闭2~3小时,模拟有人在家时室内状态。3、使用时,打开测试盒,并把测试盒中的液体置于待检测环境中40分钟。然后,将检测盒中的液体颜色与甲醛显示卡进行比较,即可得出被检测空气中的甲醛浓度范围。4、 如果测试家具,最好把测试盒放在家具里面。测试后,废弃液体倒入下水道,固体随生活垃圾处理就可以。(切记不要让儿童接触)甲醛含量三、新房甲醛含量多少可以入住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用植物大概的检测:吊兰,首先门窗紧闭,放一盆吊兰在家里,一星期之后再观察吊兰的存活状态,如果它的叶子是从尖上,往里面开始发黄的话,就是代表甲醛超标,如果叶子是从中心网四周发黄,或者是从根上开始发黄的话,是枯死的,就不用管。首先,叶子从外向里面发黄,如果是轻微的淡黄的话,甲醛超标是在2倍以内,如果是外围淡黄,慢慢深黄,边黑的话是3-5倍,如果直接是叶子又外向里苦敢的话,就严重了是5倍以上
方法1:做“石墙”:一种是文化石饰墙:用鹅卵石、板岩、砂岩板等砌成一面墙。文化石吸水率低,耐酸,不易风化,吸音效果好,装饰性很强,主要用于客厅装饰。另一种是石膏板贴面:石膏板上雕有起伏不平的砖墙缝,贴在墙壁上凹凸分明,尤其是用灯光一照,层次感非常强,装饰效果显著。方法2:刷涂料:这是对墙壁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装修方式。通常是对墙壁进行面层处理,用腻子找平,打磨光滑平整,然后刷涂料,主要是乳胶漆。上部与顶面交接处用石膏线做阴角,下部与地面交接处用踢脚线收口。这种处理简洁明快,房间显得宽敞明亮,但缺少变化。可以通过悬挂画框、照片、壁毯等,配以射灯打光,进行点缀。方法3:铺板材:墙面整体都铺上基层板材,外面贴上装饰面板,整体效果雍容华贵,但会使房间显得拥挤。还有一种虽是用密度板等板材整面铺墙,但上面再刷上白色乳胶漆,从外表上看不出是用板材装修的,它是利用密度板切割方便、边缘整齐平直的特点,通过板材的拼接来做直线、坑槽等造型,这样处理的墙面既平整、造型细致,又避免了大量使用板材而带来的拥挤感。